
《位置和方向》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位置和方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位置和方向》教学反思1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生活中,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孩子们求知的、大课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身边的数学,把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让学生动起来,我在本单元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公园定向越野赛”,“参观我们的学校“,以校门口为观测点,测出学校各建筑物的具体位置。我充分利用小组的力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
2、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
3、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
4、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可能是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位置和方向》教学反思2初始设计:
我们还是需要这两幅作品的主人来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把量角器也拿上来,给大家量一量。
(1)先请xx同学上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出“东偏北60°”的?(先说说东偏北,再说说60°)
“东偏北”是什么意思?
预设:从东往北偏。(大家一起拿出手,从东往北,注意手势(手掌))
那这50°你是怎么来的?(介绍一下你的量角器怎么放?说一说过程。)稍作移动,那为什么不能这么放?(感受点对点),这条零刻度线要对准什么方向?(0刻度线要对准正东方向)为什么?(从东开始)
好的,那这60°就是从?到?,(标上箭头弧线)为什么不是从那边看过来的呢?(东偏北,东出发,另一边是西)。
她介绍完了,谁听懂了这个过程,再来说一说的?(怎么得出东偏北,怎么量出角度的?)
(2)现在请x同学来分析分析你的作品,为了便于下面的同学更好地理解,姜老师已经帮你把方位图和连线补好,;(同上)
比划北偏东,零刻度线怎么对(正北方向),度数从那边读过来?(北)标上弧线和箭头。
再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明显可以感受出,我是在引导着孩子介绍的,在自己学校试教后,孩子们并没有自主介绍的能力,需要我不断牵引着,挤牙膏一般地引出我要的“预设”,因此这次到锦溪小学,周校说,这是城区学校,学生的资源很好。因为这一句话,我对这一环节存疑,如果孩子能一口气把”东偏北60°30千米处“都能介绍清楚呢?因此我做出了心理预设:如果孩子真的不需要引导说出了对此的思考过程,不妨让下面的学生以提问的方式,来请作品的主人答疑,就可以减少我出场的时长。这一想法一直在我的心中。
公开课情境再现1:
竺同学(她先放上了量角器,一边介绍方法,一边演示量角器)说得还算清楚。在课前一直不断提醒要自己多些课堂等待,毕竟学科论文研究的就是它呀!我看她先介绍的是角度,后小结所以是东偏北。”我没有急于打断她,让她先解释东偏北是什么意思,而是等她说完,想着急着打断,不尊重学生,也没有做到以生为主的课堂,这句话硬生生被我咽了回去,等她说完,我豁出去了,感觉孩子基础还不错,决定大胆尝试“生生评价”,我提问:对于他的介绍,你有什么疑惑的吗?她就在台上为你解疑。孩子们“冷”了会,我静静等待,孩子们的小手举了起来。
生1:为什么量出来是60°?我觉得把量角器调转一个方向,可以量出另一个度数。(好,度数的问题。)
生2:为什么是东偏北,而不是北偏东呢?(方向的问题)
师:这么多问题,我们请竺同学一一来解答一下。
孩子们的提问代替了我的嘴,提出了我想提问的所有问题,我很兴奋,因为我大胆迈出的一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公开课情境再现2:
请北偏东的孩子上来介绍,没想到孩子无法自主介绍,只是心虚地给了一句:“我量错了”而且他的量角器是横着放的,我心想:糟了,是一个“水军”哈哈!
师:没关系,你就说说,你觉得北偏东是怎么样的?
生:从北往东偏。
我带着孩子一起认识了北偏东,并夸孩子:你是可以的嘛!
当我等待孩子为什么量出来是30°时,孩子实在想不出,我请他找一个孩子来帮一帮他,他请了一个孩子上来,他把量角器,摆成了竖着的,我就势问:为什么要这样放呢?
生:因为是北偏东,要对准正北方向。
解决了量角器的问题,我请孩子说一说,这30°是怎么看出来的?两个孩子都没指出来,我又请了一个孩子上来,她支支吾吾没说清楚:我觉得是这样看过去的不能这样看过去。我不死心,不想自己说,因此我继续问:我听懂了她的意思,但是谁能把它说清楚?,我又请了一个孩子上台,
生4:这是北方向,这是北偏东,所以要从北往东看度数。
我等了五个孩子终于说出了我要的,也许时间花费了,但我还是觉得在教学等待和生生评价上,我做了努力。
基于学情,这堂课我认为它的难点在于如何正确摆放量角器,测量位置所在方向,因为孩子若不理解东偏北,则他还是无法理解如何摆放量角器。因此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在量角器的摆放上,但是我认为确定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而方向中包含角度,那么角度的又来也是孩子对于方向的理解,而这一理解就可以从孩子们摆放量角器的过程中得以展现。
对于学情较好的孩子,也许这一环节可以花费少时,因此,学情是很重要,对于不同学情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今天便做了新的尝试!在课上,跟 ……此处隐藏6481个字……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特别是最后一道习题,给出方向和距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平面图内找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课堂学习的空间。
本节课的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操作量角器特别慢,还有同学用量角器量读数误差较大,导致画出的物体的位置与物体的实际位置不相符,还有少数同学在描述物体的方向时说得不太准。
《位置和方向》教学反思9本课是让学生完整地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也会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也已经学了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以及有关角和比例尺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让学生体验新知识的作用。课一开始,复习8个方向,这样我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培养学生的“四基”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教学中我觉得应该重在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和新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在一次次的设问中,学生的求知欲被一次次激发,先是认识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几个方向,并引出问题:方向确定了,但灯塔1具体离观测点轮船所在地多远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量出图上距离,根据图中的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进一步精确地描述出灯塔1的具体位置:灯塔1在轮船的东北方向6千米处。接着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从轮船所在地出发,沿着东北方向走6千米,一定能找到灯塔1吗?为什么?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思考中反思,产生疑问,再思考,恍然大悟:原来东北方向只是一个范围,不能精确地找到灯塔1,那怎么办呢?有同学想到量角,至此学生豁然开朗,动手测量夹角,让学生明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最为精确。让学生答出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度方向6千米处。由易到难,步步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其次,教师适时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十分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能够随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地引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交流等活动,积极主动地探究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提升思维水平,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整节课师生、生生之间关系融洽、和谐,营造了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上完课后心里总感觉到课上的顺利中有点问题。一是怎样理解“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东北方向”是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就认识的,所以学生在描述物体的时候就用“东北方向”进行描述。显然这样的表述不能够达到精确表示的目的。从而引出了“北偏东”。“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这句话是从两种表述的区域范围上来看是指同一个区域。但“东北方向”并不是完全等同于“北偏东”。前者只是比较粗的表示一个区域,而后者“北偏东”可以表示是一个区域范围,更多的时候是与角度结合着使用,体现了一个角度形成过程“北-→东”,表示出比较精确的方位。所以我觉得,简单地区分可以说是后者出现是为了表达的精确度,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这句话确实有点困难。另一个是让学生如何真正理解北偏东30度这个夹角。这个夹角的两边各是哪两条射线,学生命运将东与偏东方向的夹角误认为是北偏东的夹角,看来课堂上的比较不到位、讲述不到位,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误区。在之后的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每一位同学明确角度的方向,确保每人过关。
《位置和方向》教学反思10〖教学目标〗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体验“前北、后南、左西、右东”,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
2.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 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知道在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教材分析〗
辨认东南西北是学生在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教材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到操场上,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体验“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后一部分回到教室,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地区,生源较复杂,大多数的孩子来自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有一部分孩子来自城区,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还有一部分的孩子来自偏僻的外地,随打工的父母来此校读书。学校条件较好,有课件室,并有辅导制作课件的教师,还有多媒体教室。
我班共有学生47 人,班额较大。但多数学生聪明好学,思维敏捷,有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这一要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具有相当大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注重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索中体验东、南、西、北的位置关系,并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出去游玩吗?
生:喜欢!
师:淘气和笑笑也特别喜欢出去游玩。星期天,淘气和笑笑做完作业后,就一起到公园去玩耍。你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
(多媒体演示淘气和笑笑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境。)
师:天渐渐黑了,淘气和笑笑商量着该回家了。可他们东找西找,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天越来越暗了,他们急得哭了起来。
(多媒体演示淘气和笑笑迷路的情境。)
师:孩子们,怎样才不会迷路呢?
生1: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游玩。
生2:在来的路上作上记号,回去的时候沿着记号回去就不会迷路了。
生3:他们可以向别人问路呀!
生4:只要在来的时候用心观察,记住路上有哪些景物,就不会迷路了。
师:孩子们的办法真不错。其实只要我们学会了辨认方向,走到哪里都不会迷路了。你们愿意学这种辨认方向的本领吗?
生:愿意!
师:好!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学方向与位置。(板书:方向与位置。)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认识到会辨认方向的重要性,使学生迫切希望掌握今天所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际观察,体验方位
师:孩子们,咱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认一认方向,好吗?
生:好!
师:请孩子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排好队到前操场去。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吗?
生:东边。
师:你能用手指一指东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