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锦集7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教学计划 篇1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极为丰富。它的编排,改变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把大数的认识分成“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两个单元,分别在四年级上、下两册分散编排的做法,而是在四年级上册整合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的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单元学习重点
1、亿以内数的读写;
2、亿以内数的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3、亿以内的数求近似数。
四、单元学习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教学读写数时,教师应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并掌握了读写数的方法后,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同时要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让学生牢固掌握。但是,不应把现成的结论、法则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3)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如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大数。通过教学应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六、课时安排(共12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 1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写 1课时
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 1课时
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 1课时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 1课时
亿以上数的读、写 1课时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1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1课时
练习以及单元考试 3课时
七、单元知识结构图
例1:结合教材和已有的实践经验以自主探究为主
例2、例3: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相结合进行学习
例4:以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
例5、例6:以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
亿以上数的认识及读写法(21、22页例1、例2、例3)结合教材和已有的实践经验以自主探究为主
计算工具的认识(23、24、25页内容)
结合教材和已有的实践经验以自主探究为主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26、27页例1、例2)
结合教材和已有的实践经验以自主探究为主
数学教学计划 篇2一、目的
为了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效率地完成高三数学学科教学复习工作,正确把握整个复习工作的节奏,明确不同阶段的复习任务及其目标,做到针对性强,使得各方面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到位,特制定此计划,并作出具体要求。
二、计划
1、第一轮复习顺序:
(1)集合与简易逻辑→不等式→函数→导数(含积分)→数列(含数学归纳法、推理与证明)。
(2)三角函数→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3)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复数→算法与框图。
2、第一轮复习目标:全面掌握好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推论等基础知识,切实落实好课本中典型的例题和课后典型的练习题,落实好每次课的作业,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搞好每个单元的跟踪检测,注重课本习题的改造,单元存在的问题在月考中去强化、落实。
3、第二轮复习顺序:选择题解法→填空题解法→数学方法→数学思想→重要知识点的专题深化。
4、第二轮复习目标:在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方法、思想、重要知识的专题深化,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思想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同时落实好每次测试,每月一次的诊断性综合考试,并对存在的问题作好整理,为第三轮复习作好前期工作。
5、第三轮复习顺序:每周一次模拟考试→查漏补缺训练→规范答题卡训练。
6、第三轮复习目标:对准高考常见题型进行强化落实训练、查漏补缺训练和答题卡作答规范化的训练,同时落实好每次课的作业,每周扎扎实实地完成一套模拟试卷,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较高的适应高考的数学综合能力。
7、复习时间表:
周次起止时间内容
高二下学期和暑期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和幂函数;综合应用,导数的概念及运算,导数的应用,积分的概念和应用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第1周8.8——8.12;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第2周8.13——8.19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三角函数中的求值问题
第3周8.20——8.26三角函数的性质;y=Asin(ωx+φ)的图象及性质;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三角函数的最值、综合应用
第4周8.27——9.2向量的基本运算;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第5周9.3——9.9正弦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综合应用
第6周9.10——9.16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第7周9.17——9.23二元一次不等式和简单的线性规划;综合应用
第8周9.24——9.30 ……此处隐藏6174个字……找
师:你还能在哪儿找到20毫米?
学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区域的20毫米,如4厘米到6厘米,8厘米到10厘米。
师:你能找到40毫米吗?指名上前找
师:很好!你能画一条40毫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画,其余同学观察画法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33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画好后,互相检查,选几个画得比较规范的进行展览。
4、量一量,读一读
(1)课件出示回形针图片,
师:你能读出回形针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27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厘米带7小格
(2)课件出示铁钉图,
师:你能读出铁钉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39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厘米带9小格
师:你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师:你的观察方法真独特,值得我们学习。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每条边的长度。集体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师: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拇指宽多少毫米。
学生大胆估计后,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接近。
3、两人合作测量信封中的物品(大头针、铅笔芯、一元硬币),并填写资料卡
(1)先估计每一个要测量的数据,并填在表中
(3)然后两人合作测量,完成数据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数学书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头针的长度()毫米()毫米
铅笔芯的长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币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体交流后,提问:一元硬币的厚度你是怎么量的?(学生到投影仪下汇报测量方法并演示)
4、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题目:
(1)小鸣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铅笔长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厘米。
(4)欢欢的牙刷长15分米。
(5)匆匆数学本上的日期格长4厘米。
(6)我们的新教学大楼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题目中不恰当的长度单位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哪些收获,你能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本领吗?
2、测量生活中的小物体并以毫米为单位记录下数据。
数学教学计划 篇7【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总复习。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贴近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联想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的学习有现实的意义。
2、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是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问题串”。
3、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4、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每一部分的“合作探索”板块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潜能,体现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第二个层次,运用初步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联想、推断等探索活动,独立地解决综合情境图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初步掌握新知识。同时,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学情分析】
二年级二班共有学生27人,优生占30%,中等生占50%,差生占20%。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尊重老师,热爱劳动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大部分学生能吃苦耐劳刻苦钻研,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学习,并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积极性。他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尽管如此,也有个别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纪律较差,说话随便,学习成绩较差。
本学期要针对优生、中等生和困难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同时做好困难生的辅导转化工作,使他们尽快成为优等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的含义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直角和角;能辨别直角、锐角、钝角。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是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4、能辨认不同方向和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并能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会看路线图。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的含义,使学生知道口诀的来源,记住1到9的乘法口诀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措施】
1、结合教材特点,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改编,根据内容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联系教学实际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积极参加角研究活动,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要求,较强扩展,创新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掌握叫法,提高学习质量。
4、加强学生的辅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核算题的技能和技巧。
5、引导学生在数学科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录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