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1、学生分析
进入初二地理学科就要学习中国地理,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出生在中国,喝中国的水长大,祖国对他们来说太熟悉太亲近了;从小就通过爸妈、报刊杂志、电视网略等途径对中国的一些了解了不少。但是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辽阔,学生们的了解认识不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他们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认识上的不全面,使得他们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有很大缺陷,不足以满足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另外初二学生在初一进行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兴趣,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大部分基本具备地理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许多问题,碰到许多障碍,对地理学习出现一些困惑,甚至有点讨厌。对学生学习地理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也将是初二地理教学的一大课题。初二地理课程的开设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同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也与日俱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与道德情操。
2、课程标准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狱性两大特征,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侧重。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二、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改革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采用自主与对话(讲授、合作、探究、发现等形式)两种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的综合发展。
2、具体目标
A、将“满堂灌”分隔成几个区间。对现在发展区的知识内容,大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对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和设置问题实现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过程、方法及情感体验,并逐步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B、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备课成为改革课堂的关键。要周密整理与组合教材内容,明确上课的目标(三维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创设一个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当然课堂中的生成要时刻警惕,对问题的生成营造宽松的环境,和预留充足的时间,不急于求成,不吹毛求疵,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探究者享受到生成问题给自己与其他同学带来的学习快乐、思维挑战和精神满足。
C、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学生化的教师和教师化的学生”的新型《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1》一文来自!师生关系,努力实现精神上的完全自由。
D、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自由表达人性特色,达到“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
E、关注“后进生”,用真情、诚意感化他们,抓住他们学习上的错误,借助错误实现转化的目的。
三、实施计划
1、充分发挥地理科目每周课时少,同一课时重复多的优势,对每一课时都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及时实验,再反思,再实验。
2、对第一节课进行电子课堂实录,对及时的反思调整做及时的更正。并发布课堂实录电子教案。
3、有条件的话对课堂进行录音或录像,对课堂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寻找对策。
4、与学生进行网上对话,沟通感情,征求意见,改善课堂。
四、课时安排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周——第三周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周——第八周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九周——第十三周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十四周——第十七周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十八周——第二十周
复习期末考试第二十一、二周《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1》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2一 基本情况
本人执教八年级共两个班C203,C205,c209,203班和205班是我自己带上来的班,所以本期开学的首要要任务是就是要尽快摸清两个教学班的具体情况,以便于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既要抓好后进生的的学习,也要保证优秀生原有的状况。。总的来说,虽然所教班级不多,但我认为任务艰巨,因为初二面临明年的毕业会考,要做的工作是比较多的。但相信经过努力,这一些目标应该会实现。
二 教学内容分析:
本期共有四大章内容必须掌握,而且中考重点章节较多,尤其是有关中国地理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历年来考点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Ⅰ: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本章应掌握的有关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有关中国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政区轮廓,行政区的名称简称是重点。 Ⅱ: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包括了中国地形,气候,河流等有关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中国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中国气温分布降水分布以及成因;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地理环境关系,长江黄河发源各河段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如何治理。
Ⅲ:中国的自然资源
了解各种自然的基本概况;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和特点有哪些以及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水资源海洋资源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分布在哪里。
Ⅳ: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面积广大人口众多,自然环境各具特色,因此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是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除此之外,还介绍了另外几条地理分界线,这几条地理分界线有什么意义。把全国分成了四大地理区域。每个地理区域各有什么与其他区域不同的地方,这些差异的形成又与地理环境有何关 ……此处隐藏13370个字……p>单元序号
单元内容
课 时
周次
单元序号
单元内容
课时
周次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10
1-5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10
13-15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10
6-10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10
16-19
机动
11-12
机动
20-21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14学生已基本了解了中国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相关知识,初步具备一些基本的读图能力。部分同学对地理学科特点认识欠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空间,大部分同学探究创新能力不足。
教学目的任务
1.紧扣中考考点,完成中国地理五-十章的教学内容。
2.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培养分析解决问题和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
3.重视地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力争因材施教。
5.结合教材和生活有机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
教重点难
材点重点:
1.中国区域地理。中考指南考点。
2.重视学习结果、过程并举,使学生学会学习。
难点:
1.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分析问题。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个教研专人题
xx市立项课题:一趣二疑三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完成任务的措施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集中研读新课标。
2.认真钻研教材,强化集体备课。
3.精讲多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
4.深入开展中考复习策略研究,进行校级交流。
5.深化课题研究,探索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的模式。
周次起讫时间教学内容及复习、检测、考试安排
12.13-2.198.5.1中国的地区差异
22.20-2.268.6.1自然特征与农业8.6.2白山黑水
32.27-3.58.6.3黄土高原8.6.4北京
43.6-3.128.7.1自然特征与农业8.7.2鱼米之乡
53.13-3.198.7.3东方明珠8.7.4台湾
633.20-3.268.8.1自然特征与农业8.8.2塔里木盆地
73.27-4.28.9.1自然特征与农业
(4月4日清明节休假1天)
84.3-4.98.9.2三江源地区8.10中国在世界中
94.10-4.16八下指南复习(20日-22日期中考试,)
104.17-4.23八下指南复习
114.24-4.30八上指南复习(5月1日劳动节休假1天)
125.1-5.7七上指南复习
135.8-5.14七下指南复习
145.15-5.21模卷1、2
155.22-5.28模卷3、4
165.29-6.4中考一模中考二模(端午节休假1天)
176.5-6.11(17-19日中考)
186.12-6.19
196.20-6.25(24-26日期末考试,1日暑假开始)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15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八年级上期的教育教学,两个班都基本形成了比较好的课堂氛围,143班有了很大进步,上期质检成绩乡镇排名第6名。141班有些退步,虽然是第
2、3名的样子,但是还是退步了。两个班都有为数不少的同学比较懒散,学习不够努力,成绩差距很大,需要努力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区域——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与分布。从了解区域位置与自然环境着手,探讨人口、城市和产业的空间分布,引导我们认识区域的基本特征,进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既存在着差异,有保持着联系。这章我们学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和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宝岛台湾是我们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令人魂牵梦绕;走进新疆,领略那里的风土人情以及西部大开发带来的辉煌;走进贵州我们仿佛置身于?斯特高原,探究国土整治的成功经验;走进黄土高原我们能感受到当地居民的质朴生活以及区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会学地理”。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达到每一堂课需要的教学效果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3、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4、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5、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6、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7、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