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教学计划汇编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计划 篇1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责任的含义;
②知道责任的来源;
③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④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
⑤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
⑥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⑦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
⑧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2、能力目标:
①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
②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③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②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③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
④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⑤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
⑥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关于责任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责任的两层含义:“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2、关于责任的来源。(举例说明。强调许多责任不只有一个来源。)
3、履行责任的代价、回报和冲突。(应通过讨论、例举等形式来解决层次和角度问题,并获得某些经验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为主。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呈现认识上的模糊、矛盾之处,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启发。 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调查
四、课前准备
⑴教师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
⑵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
⑶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五、设计依据
⑴课标要求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⑵学情分析
①“责任”的概念模糊。
②不能全面认识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关系。
③对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斤斤计较,一旦不能如愿则怨天尤人。
④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忽视或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⑶总体意图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责任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评估承担责任的回报和代价,理解无私奉献的行为对个人、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培育“四有”新人。
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2课时)
㈠板书设计
责任的含义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责任的来源
人负有不同的责任
自己对自己负责
谁在对我负责 负责的表现,不负责的后果
我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㈡教学过程
1、 导入:《放学回家》
⑴提供材料(某中学生放学回家后,发现妈妈病倒在床上,晚饭也没做好……对此,你该做些什么?) ⑵学生议论并回答
⑶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告诉这样的结果:那个中学生竟然背起妈妈来到了厨房。
意图:引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
2、 讨论:《什么是责任?》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意图:帮助学生明确责任的两层含义。
应用:学生在学校,应该 ①上课专心听讲 ②不抄袭作业 ③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④不用粗鲁的态度对待父母 ( B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
3、 录象:《灾难中的新奥尔良》
(1)观看一段影片,指导学生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⑶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
意图:⑴使学生懂得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⑵帮助学生了解责任的来源。
应用:⑴完成教材P6练习;然后在全班交流.
⑵完成《QQ练》P7/1/2
4、 角色扮演:《我是谁?》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小纸片,在每张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如“学生”、“子女”、“朋友”、“同桌”、“姐妹(兄弟)”。
(2)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6人。要求每个学生依次出示五张纸片,说出每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的活动步骤依次进行。
(4)小组活动结束后,在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扮演哪些角色,知道不同的角色往往意味着不同的责任。要扮演好各种角色,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
5、 设身处地:《假如你是……》
⑴要求学生以小含为例,分析材料中其他人物的行为,如组长、老师、小含及其父母,探讨他们各自的责任、责任的来源等。并思考:谁该为小含负责?
⑵分角色回答
⑶扩展思考:利用P11的案例,想想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意图:①帮助学生明确每个人首先应该自己为自己负责。
②懂得自己负责的好处、表现,不负责的后果
6、 小组交流:《我第一次……》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请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列举自己在当前的生活中,自己独自承担的责任,以及本该由自己承担却没有承担的责任。
(2)在全班探讨:有些责任本该由自己承担,现在 ……此处隐藏3094个字……
四、教育教学
本学期,我们将主题课程探究与单科教学结合,从五大领域开发幼儿智力,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运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学习,使幼儿乐意参与集体活动。
1、健康:
(1)养成按顺序洗手的好习惯,洗手时不玩水,会擦肥皂,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2)能正确使用餐具,有文明的进餐行为,细嚼慢咽,不挑食,精神集中地吃饭;
(3)保持桌、地面和衣服的整洁,餐后会擦嘴和用水漱口;
(4)在老师的帮助下,愿意尝试自己穿裤、鞋;
(5)能安静就寝,睡姿正确。
2、语言发展方面:
(1)继续学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乐意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与需求;
(3)能专注地看图片、图书,并随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3、社会发展方面:
(1)初步懂得收放玩具、爱护玩具,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回家;
(2)学习观察别人的情绪,分辨高兴和不高兴的表情;
(3)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一起分享自己的和别人的物品;
(4)随时帮助、提醒内向的幼儿与他人进行交流;
(5)继续学习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简单的规则;
(6)在短时间内能专心做简单的事情。
4、科学发展方面:
(1)在成人引导*意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
(2)学习用多种感官感知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尝试觉察其声响、颜色、形状等明显的特征。
(3)愿意亲近花草树木和小动物,接触水、沙、石等自然物。
5、艺术发展方面:
(1)继续感受生活中的美,在成人引导下,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乐意参加涂画、撕画、搓捏等活动,学会在规定的范围内涂画,能正确使用固体胶。
(3)乐意听音乐。愿意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喜欢跟老师愉快地唱歌、跳舞,敲打会发声的器具。
具体做到:
1。喜欢跟老师到户外散步、游戏、能在老师指导下万大型玩具、学会斯纸、穿、插等技能。
2。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能保持10分钟的注意力,能大胆回答,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敢在集体面前讲话。
3。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有困难时不哭,愿意尝试解决或请求老师帮助。
五、本学期的保教重点是:
(1)生活管理方面:抓好班级日常性卫生保健工作,对个别幼儿进行重点指导,使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在每日的饮食起居中,得到细微的养护照顾,受到科学的健康教育,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通过区域、教学及游戏活动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幼儿安全管理与教育: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教育管理方面:在抓好幼儿生活常规的同时重点抓幼儿的学习常规。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及个别幼儿的实际情况,确立相应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分区、集体活动、游戏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引导他们学习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鼓励他们动手操作,学会发现问题。确保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六、家长工作:
(1)家访:针对个别幼儿情况,取得家长配合、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2)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有关制度;本学期园内的大型活动项目;对幼儿在上学期的生活、学习情况作详细总结;分析班级存在的不足,希望得到家长的谅解与支持。同时,教师还鼓励家长大胆提合理化意见,以便本班保教工作的改进。
(3)家长开放日:请家长来班,观看或参加活动,使家长以直观方式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方法,直接看到幼儿在园表现,了解教师工作情况,增强与教师的相互理解,增进情感联系,也为扩大幼儿的社会接触提供良好机会和条件。
教学计划 篇5第一轮时间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历时5周,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梳理。这一轮复习可以遵循这样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各知识块的知识复习要交叉进行。根据《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初中物理共分13个单元。前7个单元为力学知识,接下来是光学和热学知识,各占2个单元,最后是电学知识,共4个单元。如果复习时按其次序逐章复习,学生事先知道了顺序,同时由于同一知识块的单元知识放在一起,学生往往会产生枯燥的感觉。可以先讲一部分力学知识,插讲一个光学单元,再将一部分电学知识,再插一个热学的单元。第二个原则是先主再次。根据历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中考涉及10个重点知识,在每年的试题中必考,而且所占的比例约60%。这10个重点知识分别为力的概念、平衡力、密度、压强、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比热、串并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共涉及7个单元,可以先复习这7个重点单元再复习其余次要单元。如先复习力、密度、压强,浮力、机械、运动可以放在最后。因为学生在复习之初,都会较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疲劳。这时再复习其次的6个单元。这6个单元不仅次要,而且相应地难度也较低,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度过这一段时间,又不影响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第三个原则是初二、初三的内容交叉进行,也无非是给学生一个调节,加强新鲜感。
第二轮复习,从4月中旬到下旬,即区水平测试之前,为时2周。这两周以这时块为单元进行复习,并穿插历年的模拟卷的强化训练。这主要是考虑到第一轮复习,虽然对13个单元都过了一遍,再由于第一轮历时较长,许多知识容易遗忘。再者要把各单元知识适当综合,以使学生能较早接触,适应水平测试题。因为水平测试题难度与中考接近,而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次考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填报志愿的问题。
第三轮复习,从5月初到5月底,即毕业考之前,历时3-4周。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放在一些中等题上。主要进行一些专题复习。同时由于一部分学生毕业考后要分流入学,采用分层教学。课后作业把10个重点知识再过一边。
专题复习可以可以分成4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如:作图专题、计算专题等。第二类是难点问题专题,如:“故障分析”、“归纳能力训练”等。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如:“电学实验压轴题”、“固体压强推导题”、“液体压强中的模型应用”等。第四类是弱点问题专题,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但是由于是初二的知识,又有一定的综合性,所以学生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
这4类专题复习可以交叉进行,视学生情况而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所取舍。
比如作图和计算专题,这些题目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太简单了可以不用,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尤其是基础很差的学生,这部分题目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能及格,是否能毕业。所以要花大力气,保证这类专题的复习。对于这部分学生还有一个复习重点是历年的毕业考试卷的强化训练。专题复习和历年的毕业考试卷交叉进行。教学时,前半节课讲解,后半节课学生独立练习,课后批改以后,对每个人进行个别辅导,独立订正,直到全部通过合格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