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有学生45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校生活,学生的习惯和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们学会了与人合作,有了余人合作的意识,听课习惯也有了很大提高,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还有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本学期的教学做如下计划: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位置,二、20以内的减法,三、观察物体,四、认识图形,五、100以内的数,六、找规律,七、认识人民币,八、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九、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标准》认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应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态度习惯。
找个别学生谈心,使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部分家长联系(包括优生与后进生),主要从更上一层楼的角度,与家长进行沟通。
2、知识能力
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必要的辅导,(为不增加学生负担,辅导的同时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发动优生进行互帮互助,采取先学生自愿结对,后教师统筹安排的方法,给每一位后进生找到自己的帮助人,为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Ww步想法如下:
(1)为保证有互助时间,对相关学生采取适当减免书面作业的优惠政策,使后进生有被帮的时间。
(2)对优生进行鼓励,如果自己所结对子有进步,学期结束开学评比“互帮互助积极分子”给予奖励。
3、检查习惯的培养。
教师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一步一步的指导,从培养学生检查意识开始,不仅知道检查的重要性,更能把检查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对学生的作业力争面批。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7课时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减法………………………………………………………12课时
三、观察物体………………… ……此处隐藏20157个字……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备注:每周5课时,此进度仅供教师参考 法定节假日未安排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15一、全册教材分析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状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透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明白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明白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各单元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资料: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四、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措施
(一)共同措施
1、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构成数概念,到达计算熟练。
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潜力。
(二)各班措施
1、一(1)、一(2)班重视基本口算,培养学生观察潜力。
A、学会看图数数。
B、加强基本训练,抓好计算基础。
C、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一(3)、一(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A、会数1-20以内的数,并能够口、手同步。
B、重视口算潜力的培养,能够灵活运用组成和分解进行计算。
C、重视作业质量,抓好书写格式。
3、一(5)班
A、加强基础训练。
B、充分树立学生的自信,多表扬、少批评。
C、设计多种形式的联系。
4、一(6)班
A、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潜力、说完整话。
B、要尊重学生、注意学生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C、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内柔的理解。
D、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