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说教材】
《借生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语言虽然浅显,但是体现了母女之间浓浓的爱!
【说学情】
我们班有57名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热情、活泼、开朗、爱说爱笑,在家里是听话的好孩子,对父母充满着依赖和感激。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让孩子们显然不知道什么是体贴,什么是关心?我希望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能够唤起孩子心底的感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去体贴他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方”、“饣”。
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⑶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2、方法与过程:
⑴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并学会讨论解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能够唤起孩子心底的感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去体贴他人。
【教学理念】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
1、角色转变:教学中,我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施展才能的空间。
2、读中悟情: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给学生创设情景,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
【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看老师写个字。板书:借
师:认识吗?
生:认识,借。
师:你向别人或别人向你借过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向同学借过笔、本、书,也借过别人画笔橡皮,让孩子自由说借东西的经历。
师:好的,看来好多小朋友都有过借东西的经历。但你们借过这个吗?
师:你们借过吗?
生:没有。
师:可真够奇怪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借──
生: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孩子观看课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然后放手让孩子看拼音读课文,勾画生字,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接着我和同学们一起玩气球对对碰的游戏,巩固生字,了解词语意思,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让孩子在快乐中认读生字和词语。
然后我用课件演示4个要会写生字的笔顺,直观形象,并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感受4个生字的意思。
三、读中感悟,悟中言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有一定困难,因此,我有效的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课文中的人物对话饱含这母女之间的真情实感,我在教学时抓住了母女之间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是孩子最喜欢的。因此,我创设情景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孩子在读的时候,体会小云的疑惑纳闷,引导学生想一想:小云的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体会妈妈并不是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想着别人。在第二次对话中,抓住小云的话,让学生思考: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妈?让孩子感受到在妈妈的影响下,小云懂得关心妈妈,体现小云的天真可爱。然后,我继续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妈妈听到小云要把生日借给她,会对小云说什么呢?
在重点句子的品读中让孩子感悟到母女之间的真情,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精心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爱护着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向课文中的小云一样,多关心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妈妈。板书:爱
给全文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我们一起祝他们生日快乐,全班同学唱生日快乐歌。
欣赏古诗《游子吟》
四、探究学习
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不知道赶快问问吧。可要用心记住啊!
2、父母生日时,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说课稿 篇2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是语文组14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7尊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3分钟)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第3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板书:人)。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
《尊严》题目简单却含义深刻,它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尊严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本文中,尊严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虽然学生并不能从课文中一下子想到尊严,但课文对年轻人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散见于课文中,这些语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质。因此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让学生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本文的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再结合学生实际,我预设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朴实、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
3、情感目标:从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基于以上学习目标的设定,我认为理解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本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另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强 ……此处隐藏11691个字……、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好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3、学习本课十五个生字、十二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要服务于学法,要体现和渗透学法。教法要依据训练重点,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凡卡》这篇课文,教师要紧扣训练重点,依据课文内容和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教师情感,大胆处理教材,设计“以导助学,以情促学,以情促学,长文短讲,以读代讲”的教学学法。
1、布置学生借用工具书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文中引导的作用,区别课文哪些是“信的内容、回忆往事和作者的叙述”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然后逐个进行教学。
2、直奔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可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中心,进入凡卡的角色,体会凡卡的悲惨命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达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效果。
3、以导助学,以读促情: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信的内容”紧扣凡卡的悲惨命运“设疑提问,按文入情”,在学生了解了六件事,感到学徒生活这件事印象最深刻时,抓住主要矛盾,环环紧扣,勾画重点词点句“揪、拖、揍、戳、打”,引导学生进入学徒生活的悲惨情境。此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亲爱的爷爷……我就要死了。”指导学生并自己范读把“发发、再也、跪下”读重音,以体现凡卡在绝望中。在读两处省略号的时候,停顿的时间稍长些,以体现凡卡当时难过心情。在读“我再也受不住了”和“我要死了”这两句加上轻轻的抽泣声,效果更好了。这样从声音的高低、轻重、缓急读法,使学生产生如闻凡卡的哭声,如见凡卡挨打的场面,产生声泪俱下的效果。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4、运用“对比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通过学生自由读、合作读、领读、对比读等方法,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产生愤恨与同情的感情,提高阅读效果。在讲“回忆往事”时,采用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山林怎么样?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
爷爷怎么样?爷爷冻得吭吭地咳,……
小枞树怎么样?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
小野兔怎么样?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
学徒生活的痛苦和砍圣诞树时的乐趣进行明显对照,在对比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达到教学与发展学生思维的辩证关系。
5、利用电教手段,了解凡卡的内心:
在教学中,把课文中的插图采用投影仪器进行放大,通过对插图"神像、楦头"等景物的教学,体会凡卡写信前担心害怕的心理。通过对凡卡神态的教学,体会凡卡信时的痛苦和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的向往心理。
6、采用先教后放的方法,体现教学的民主性:
在学习凡卡学徒生活时采用精讲精练,在讲回忆往事时采用扶读方法,在学习作者的叙述时采用放的方法让学生自学,突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风、学风,充分显示了教学的民主性,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发挥,妥善处理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7、采用“总──分──总”的教学方法,理解课文:
教学中,“从整体感知,明确重点、教给方法,提示重点、尝试学法,理解重点、运用学法巩固重点、反馈全文、延伸重点”的环环相扣的教学结构程序。
四、教学程序
本课用三课时教学。
1、第一课时:
⑴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⑵学生快速阅读、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⑶突破难点,弄清"信的内容、回忆往事和作者的叙述"三部分内容。
⑷朗读全文,读懂句子。
2、第二课时:
⑴依据教材内容,设疑提问,直奔中心明确重点
⑵教给学习方法,学习"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
⑶尝试学法,学习"回忆往事"通过与凡卡学徒生活的对比,理解训练重点。
⑷利用电教、通过图片的景物,凡卡的神态、运作、联想的想象,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⑸反馈全文,延伸训练重点。
3、第三课时:
⑴扮演角色,分角色朗读全文。
⑵从声音的高低、轻重、缓急的读法,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⑶总结全文,说说凡卡这篇课文为什么感人。
⑷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反映教材内容,表现教学思维辅助教师讲解,启迪学生思维,是完成教学的主要手段。
说课稿 篇9张平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这一堂课的亮点优秀是以读为主,感悟文本。张老师抓住重点问题“我不肯放鱼的句子”以及“不肯放的原因”这一问题时,让学生自由读,找句子汇报,用词来表达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感悟用不同的表达。张老师不单纯地让学生练读,而是从读的韵味上启发学生感悟书上的情感,感悟了情感再用概括词和朗读的方式表达含义。亮点之二是能充分挖掘文本的空白,让学生练笔:当我遇到这样事的时候,我会想起父亲对我的告诫,让学生写写父亲对我告诫的话。这不仅是学生锻炼文笔的好机会,而且能提升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认识。
1、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语言温雅理性,与课文的语言风格很契合,同时也极好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理解文本,表达感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2、抓心理变化,感悟人物情感。
本课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虽然写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不是一下子就能体会到的。董老师在处理文本时,以“我”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让学生找“我”不肯放鱼的句子,接着思考“我”为什么不肯放鱼,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深刻感受“我”钓到大鱼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心痛和无奈,以及三十四年后,“我”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故事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层层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另外,董老师又以父亲的态度线索为辅线进行教学,想让孩子通过对“父亲”心里的犹豫,到最后坚定的语气这一过程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无论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须遵守的。
3、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悟理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那就会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在体会“我”放掉大鱼的情感时,董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我”说的话,如:“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一边读,一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内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然后,董老师又提出相应的更高层次的朗读要求,由浅及深,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加深内化。董老师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建议:制作课件时,对于重点句段的出示不宜过多。另外,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去品味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