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查报告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时间:2025-08-26 00:19:24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是上网群体的主力军,中学生的上网问题也逐步显露。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中学生上网问题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为今后学生会和班级的工作提供了材料,也让大家认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

1、中学生对网络的看法

2、中学生上网的时间、地点

3、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4、当前中学生上网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包括对网络看法,上网时间、地点,上网目的三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济宁一中高一6个班进行,共发调查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效果十分理想。

2、实地调查

共抽查4个网吧,对其中的高中生进行匿名谈论,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多数同学愿意配合。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问题的每个方面都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一)中学生对网络的看法

1、对网络的态度

综合调查问卷,经计算得出柱状图①

调查显示,多数同学对网络持肯定态度,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有30%的同学对网络持模棱两可的态度,认为网络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除这两种观点以外,还有10%的同学认为网络的自己的发展有反面作用,近期内不会对自己的进步有促进作用,所以不值得提倡。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同学对电脑的作用有比较科学的认识,能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还有少部分同学存在不同的观点,英语种。种原因不能接受科学技术的变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需要多接触、多了解、多使用。

2、不同班级对上网的爱好程度

综合调查问卷,经计算得出柱状图②

调查显示,超过93%的同学都有过上网的经历,其中的大多数喜欢上网,也有一部分同学对网络不感冒,没有十分浓厚的兴趣。经对比发现,成绩优秀的同学对电脑的兴趣要略低于其他两类同学。同时发现,普通班的同学对网络的兴趣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占第一位。

通过分析说明,上网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2

一、 调查目的:了解在大学生中手机的使用情况

近年来,随着手机在校园里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把目光投向了校园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为了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情况、使用效果以及消费情况,掌握手机在大学的销售情况和市场前景,我决定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校园里的手机市场作一次调研。

二、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三、 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总共设计36项问题,发放网络邮件150个,随机选取30次,其中,包括男生11人,女生19人。

四、 调查时间:20xx年 月 日—20xx年 月 日

五、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

为了使调查具有普遍性,我放弃了传统的书面问卷形式,而采用制作电子版问卷在网络上进行调查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1. 提高效率,减少调查工作量。电子版调查问卷使用电子邮箱发送给大学生,并挂在个人主页上,无需印刷,无需人工分派问卷。

2. 调查范围更广,调查对象更具随机性。由于是在网上答卷,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回答答卷的大学生朋友人数在短短6天的时间内突破150人,并且这些参加调查的朋友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具有普遍性,又有代表性。

3. 数据统计便捷。通过计算机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主要有人数统计,占同类选项百分比统计等。

六、 调查方法:

1.确定问卷内容,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交由本人进行制作成电子版调查问卷。

2. 动员同学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让自己的朋友上网回答调查,二是在论坛上发布信息,让论坛上的网友帮忙回答。

3. 调查完成后,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4. 撰写调研报告

七、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 超过100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并且参加调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大学生手机调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我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学生手机族的目标确立分析5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最后给出营销建议。

1. 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93.3%的学生拥有手机。同时56.2%的学生将会在近期更换手机。在没有手机的学生中,78.4%学生将会在近期购买手机。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已开始普及化了。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

2. 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 最重质量选择手机时, 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质量14.6%,外型12.5%,价格7.3%,功能16.7%,品牌7.3%,售后服务5.2%,其它方面也占半数。其中,消费者对功能的要求最高,功能若不好,会产生使用不便。

另外,部分消费者对外观款式要求也较高,手机厂商不断推出新款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他们的口味,由于大学生都是年轻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机者年龄的下降,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而对外观款式的要求会更高。

② 中低档产品较受欢迎 在手机价格的调查中,我发现消费者比较倾向于1500元至2500元的价位,其比例高达70.9%。另外,有少部分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1000元以下的手机。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购买高价位手机。

购机地点较集中

对消费者购买手机地点的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地点较为集中,大体上分布在手机大卖场和品牌专卖店,其比例分别为40%和33.3%,其它的只占26.7%。手机是高科技产品,普通消费者难以了解其功能是否完善、质量是否可靠,他们只好以销售人员的信用和专业知识作为判断标准,而手机大卖场或品牌专卖店的销售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因而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此外手机大卖场的价格优势也是学生朋友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④功能多元化

照相功能重要,游戏不可或缺

⑤品牌手机具有强大优势

其中诺基亚手机广受好评,夏普 ……此处隐藏30483个字……拟的伊甸园,还是潘多拉的盒子?网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种种网络现象折射出的又是怎样的深层心态?带着这些疑问,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会近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关于大学生上网及其心态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500份,实获有效样本483份,有效问卷率为96.6%。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大一占38.7%,大二占31.1%,大三占18.8%,大四占6.6%,其他占4.8%。

2、性别结构。男生占49.3%,女生占50.7%。

3、消费水平。月消费在400以上的占80.7%,在400以下的占19.3%。

表一:被调查者基本资料

二、网上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生网上的主要活动是:看新闻、使用免费信箱、利用网络资源、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电子商务、使用免费个人主页等。具体的活

动指数为:

图一:网上活动的主要内容及指数

三、学生网民的特点

1、随意性大。从上网原因和聊天话题两方面都体现出大学生上网存在较强随意性。10.4%的学生在高兴时上网,8.5%的学生在心烦时上网,27.7%的学生在无聊时上网,53.4%的学生不定时上网;在聊天话题方面;15.7%聊个人情感,16.4%聊兴趣爱好,19.3%聊生

活经历,5.5%进行学术探讨,43.1%毫无重点的聊。

2、网络知识贫乏。许多大学生在网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费电子信箱、看新闻外,就不知道做什么。调查显示:16.4%的学生不知道"搜索引擎"、"BBS"为何物,在知道的人中也分别有25.6%和62.6%的学生没有使用过。使用免费电子信箱除了收发E-mail外,8%学生用于联系工作,34%的学生用于收发电子杂志,2%的学生还用于收发贺卡和手机短信息等其他服务,56%的学生没有其他用途。

图二:E-mail信箱其他用途

3、不成熟性。63.1%的学生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学生们更注重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的功能。在谈到网络对学习的影响方面,22.4%的学生认为能从网络获取信息以促进学习;40.7%的学生认为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26.3%的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娱乐致使成绩下降;10.6%学生认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会产生不良影响。对于非法和不良信息站点,27.1%的学生曾误入,31.3%的学生曾好奇进入,17.5%的学生经常接触,24.1%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些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虽不是主流,但却是不可忽略的现象。

四、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

1、既费钱,又影响身体健康。调查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7.7%的学生在2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2-5小时,25.1%的学生为5-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名大一的男生还反映,自上网后,视力明显下降,肩部、腰部经常疼痛。

2、上网环境差。45.9%的学生在校内上网,44.3%的学生在网吧上网,利用自己电脑上网的仅占9.8%。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网吧,都非常拥挤,且空气相当污浊,尤其是网吧,每台电脑所占面积还不超过1.5平方米。

3、学校的教育不到位。31.9%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网络,30.2%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书籍,26.7%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向同学朋友请教,从学校教育(如计算机课等)获得网络知识的学生仅占11.2%;同时,对于学校举办网络知识讲座,仅有17.4%的学生表示一定去,如果有时间就去的学生占57.9%,不感兴趣的同学占24.7%。由此可见,学校的网络知识教育不到位,学生已对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失去信心。

4、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大学生感兴趣的两个重要主题是网上交友和网上恋爱,这两个主题又是和网上聊天分不开的。调查显示:94.6%的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对于聊天的评价,14%认为是排解现实中压抑不满的重要方式,16%认为是展现另一个自我的.途径,33%认为是最好的消遣方式,17%认为是重要的交友途径,仅有20%认为是无聊。虽然多数同学都知道网上的信息未必真实,但由于网上交友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空间的局限性,而且表现自我时没有思想负担,所以他们还是乐此不疲。5.2%的学生还有过网恋经历,对于网恋的原因,24%学生是为了排遣寂寞,28%的学生是为了寻求刺激,12%的学生是为了追求浪漫,36%的学生是为了赶新潮。除此之外,网上游戏也体现了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22.8%的学生认为刺激过瘾,24%的学生认为可以展示自己才能,满足成就感,25.3%的学生没玩

过而无法判断,27.9%的学生认为无聊。

图三:对于聊天的评价

5、影响学习成绩。63.1%的学生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26.3%的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致使学习成绩下降。大二的一名女生说她迷上聊天后,脑海里总是惦记网上的蒙面人,推测他的性格、人品,猜想他的语言真实性,甚至还得挤出时间与对方相会,浪费了很多时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五、对调查结果的一些思考

信息时代匆匆的步伐让大学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网络,不管它会带来多大的冲击,也这种冲击中夹杂着多少不良的成分。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为什么同样是应用网络,大学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而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这恐怕就是一个认识和对待新事物的态度问题了。对于这样一种新事物,既不能视之如洪水猛兽,因为它会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的鼓吹它有怎样的优点。作为大学生,

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网络提供了大量信息,又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大学生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就在大学生为传统教育那种求同过多,求异过少及封闭式的弊端埋没了个性而叫苦的时候,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试验田"。

互联网向大学生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并不否认网络同时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别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整的价值观念还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强,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网络完全开放和虚拟的空间可以让大学生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猎奇的心态和过分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也许会把大学生引入歧途。

"E时代"是迅速制造距离的时代,在纷繁的现象背后,仍是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清净的大学校园也是如此,因小看大,不可不戒。

《大学生上网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