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化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文化调查报告1大学生家乡文化调查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外来文化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享受外来文化带来的快乐之时,往往忽略了培养着我们长大的本土家乡文化,导致我们家乡的文化不段没落。一个地区的风俗是这个地区的特色,知道了地区的风俗,才算是这个地区的人,而现在的人们因为忙碌的工作与学习已经淡忘了自己的家乡风俗。因此我从家乡文化入手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的层度。
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目前我校在校学生对家乡文化了解的真实状况,我们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地点: 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楼
四、调查时间: 20xx年5月27号——20xx年5月29号
五、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集体开卷式,不记名问卷的方法。学生问卷,共发下调查问卷35份,总共收回有效问卷35份,所有数据全部采用人工统计处理分析,有效率达100%。
六、调查内容:
1.性别
2您的家乡是哪里?
3您所在地春节有哪些习俗
4您的家乡春节期间有忌做针线活吗?
5您对以上习俗的态度是
6您对家乡文化有多少了解
7您知道家乡有哪些名人
8您对家乡的饮食有什么特点
9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您认为造成民俗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0您的家乡大年初一基本上干什么?
11您觉得家乡文化对你的影响?
12除夕夜您一般干什么?
13您的家乡民俗文化最有特色的是
14您有宗教信仰吗活动中的作用
15您认为传统习俗在春节庆祝活动中的作用
16对于家乡传统风俗文化的保留工作状况,您认为怎么样 17您家乡春节气氛如何
18您的家乡结婚时喜欢用以下哪种方式
19您对家乡文化的了解途径主要是哪些方面
20对家乡文化的发展,您的建议是?
七、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1. 关于家乡习俗的了解(由来):调查结果也很令人意外,10%的人对
于家乡的文化还是相当了解的,60%是比较了解,30%的人稍有了解,这种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大多数人还是保留着当地的风俗,身为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他的文化不应该是了解甚多的吗?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更加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且文化背后的故事。例如:每个地方的春节,过法也是千奇百怪,有早上吃团年饭的、有晚上吃的、有关冰灯的、有舞龙狮的、有吃饺子的等,这些都是因为各个地方的故事不同所纪念的节日方式不同。
2. 关于大学生对家乡饮食的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25%的人家乡喜食辣,22.5%人家乡口味清淡,27.5%的人家乡口味较重(咸),25%的人家乡所有口味都喜欢,从上结果我们还调查出有很多的个人爱好,也受家乡饮食的影响。民间的文化与饮食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与兴趣,值得赞扬的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对
自己家乡的特色食品都是赞不绝口,从不同的`饮食文化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的继承人已经开始趋於成熟了。美食文化节一方面展示了地区的特色食品,另一方面引导我们我接受和关注我们自己家里的文化差异关于大学生对
家乡饮食的了解:很多人都会说,我的家乡没有什么好吃的,我早都吃够了,我还是喜欢在外面吃小吃,或许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最原滋原味的东西才最有营养。但是,每个地方的食物都有其地方的特色。
3.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特色:20%的人认为在服装上,12.5%的人认为在节日上,45%的人认为在饮食上,22.5%的人认为在其他的方面,饮食上的民俗文化是最为突出的,中华美食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饮食在发展中形成了“十美风格”,讲究味、色、香、质、形、序、器、适、境、趣的和谐统一。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因此地区的饮食特色比较丰富。
4.关于大学生对家乡传统习俗的看法:32.5%的人认为是活跃气氛,22.5%的人认为是为了增加家庭凝聚力,40%的人认为是为了继承传统文化,5%的人认为是老人们的旧观念。看来大多数的家乡文化都被慢慢的继承了下来,希望把它们发扬光大,且被后代子孙接受,还慢慢与这个时代相融合,但还有少数子孙不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底蕴深厚,许多方面我们了解的都不够,传统的节日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传承和发展的。
5.有关家乡传统文化风俗继承:20%的人认为继承的非常好,45%的人认为继承的比较好,32.5%认为仍需改善2.5%的人认为继承的效果不好。从上看出家乡传统文化风俗继承的不是太理想,由于现代社会在时间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历为准,而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时
间,因而使现代中国大部分人很难准确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日期;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能让商家获得更多、更高利润,因而商家会在洋节进行大范围促销行动,造成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热闹形象。
(二)大学生对家乡文化发展的现状与希望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外交流,这无疑对我国国民视野开阔和思维开放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但在此同时,国外文化及文化产品也随之进入我国,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继承了很多年的民族文化一定必须发展下去,思考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措施等,很多年轻的人们都不愿意去继续过那传统的节日,觉得没什么过头,都喜欢去过西方浪漫有趣的节日,导致传统节日失去了在人们心里的地位。我们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家乡文化的发展没有想法,觉得还要继续保持旧的、好的传统就好,对于家乡的未来更没有过多的建。但是,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撇开现代文化而去发展传统文化的问题。但是,传统文化是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象征,更确切地说,只有从传统文化的上述现状和定位出发,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并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就能更好的发展传统文化。
文化调查报告2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逐渐意识到报道的重要性,在写作中也有一些诀窍。写报告还不知所措吗 ……此处隐藏35940个字……(二)信阳民居
传统的信阳民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原信阳县(含全市区)、息县为代表的具有明显北方民居特征,一般具有较宽敞的院落,大门位于院落正中,不设影壁,门两侧设有耳房。一类属徽派民居,白墙、青瓦,院内有"#",四周为回廊,大门两侧均有耳房,大户人家还有过道戏楼,现存较为完整的有如新县"丁李湾民居",光山县"白雀园明清街"等。"丁李湾"位于新县八里乡,房屋于嘉庆中期形成规模,东西长700米,房屋180间,前后九重,每重建筑风格各异。其间木楼小榭,园门斗拱,柱雕戏画,呈园林建筑格局,是不可多得的豫南民居建筑群。现该民居园内庭院、木雕仍较为完好的保留着原样。"白雀园明清街"位于光山县白雀镇,长约500米,呈条带状,沿白露河西岸向南向北扩展,有房屋500余间,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有浓郁的豫南建筑风格。当时的白雀园商户云集,水陆交通便利,从水路码头上岸进城的古城门至今依然完好。已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信阳灶戏
信阳灶戏,是信阳特有的民间曲种,其唱腔音乐与端公祭神唱的"灶书"唱腔相近,修称"唱灶"。它最早流行于固始东乡、北乡的罗集、分水、蒋集、往流等地乡村的木匠群体中,至今约150年历史,其代表曲目为《郭丁香》。活动鼎盛时期,即清末至民国年间才在固始县毗邻的商城县、潢川县、淮滨县和安微省的霍邱县、阜南县、金寨县等部分区域流传。五十年代,灶戏还在农村时有演出,此后随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活的改变而逐步走向衰亡。如今除七十岁以上的艺人和六十岁以上的群众,懂它的声腔音乐和表演形式、主要剧目外,中、青年一代知晓者已寥寥无几。
灶戏作为流传在民间的一种曲艺形式,演出和传承都很困难,据口碑资料整理而得,灶戏在一百四十多年前的清朝咸丰年间产生。先后形成曲目约10余个,但表演和受众面较窄,主要以心传口授形式传承。群体受众也很有限。
文化调查报告15我的家乡是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的佛山。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而家乡之文化熏陶、塑造了我们每个佛山人,于是,在这大一的寒假期间,我通过上网调查、走访村里的爷爷奶奶等途径进行了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社会调查。
我的家乡佛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专类园。还有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祖庙、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可让游客领略独特的岭南文化。目前,佛山以历史文化、南国武术、商务会展、产业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美食、美化家居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方兴未艾。
家乡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珠三角“美食之乡”。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广东,师出佛山”的美誉。一直以来,佛山以其民间食谱丰富、茶楼食肆林立、烹饪技艺精良而蜚声海内外。2004年,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为弘扬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间举办的“佛山美食欢乐节”,已成为集美食、旅游、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盛大旅游节庆活动。而不得不提的就是佛山有许多小吃,如佛山扎蹄,大良野鸡卷、大良蹦沙、炸牛奶、双皮奶、小凤饼,南海鱼生、大福饼、九江煎堆、三水狗仔鸭、水晶饺、甘笋蒸饼、佛山九层糕、石湾鱼脯、佛山柱侯酱、蚕蛹、白糖棉花糕、应记云吞面、金源酒家甘笋蒸饼、汾宁白糖棉花糕、大可以状元及第粥等许多小吃。且佛山盲公饼、扎蹄,大良野鸡卷、炸牛奶、蹦沙、南海鱼生、大福饼、九江煎堆等等,皆名闻遐迩,令人食指大动。
家乡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孕育并保留了秋色、醒狮、舞龙、龙舟说唱、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底,家乡参与申报的狮舞、粤剧、龙舟说唱、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石湾陶塑技艺等6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
近年来,家乡围绕建设文化名城目标,推动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相互融合,塑造开放、兼容和创新的佛山文化形象,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品牌。成功承办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第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等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的文艺活动。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均处于全省、全国先进水平,多层次配套发展的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和广东粤剧博物馆落户佛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落户顺德。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佛山市孔雀廊影音电器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被评为“中国魅力名镇”,三水区大旗头村、顺德区碧江社区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十二五”建设新时期,家乡始终坚持产业强市、人才强市战略,把产业兴市、人才优先作为立市之本,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人才集聚高地;始终把民生事业作为党委、政府的第一追求,发扬“敢为人先、崇文务实、通济和谐”的新时期佛山人精神,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为主线,用信息化全面融合和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化,使家乡成为宜居宜商宜发展的智慧城市和幸福城市;始终把教育置于全面建设富裕和谐社会的现代化大局中去谋划,置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指向上去发展,认真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推动教育向更深内涵、更高质量、更加公平发展,促进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争当全国全省教育综合改革的排头兵和教育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把家乡建设为教育名城和我省“南方教育高地”中的高地,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家乡五区都在倾力打造自己的新城,市委市政府也推出了“强中心”战略和城市升级行动计划,城市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家乡的经济规模达6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1500元,财政总收入1111亿元。这三个数字,全国地级市中没有几个可以和佛山比肩。
通过调查分析,我的家乡是人文荟萃,才俊辈出的.地方,不但旅游资源丰富,美食种类也繁多。虽说家乡的经济发展是成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其只是赢在规模和速度,而在高速的发展速度和庞大的经济规模背后,是比较粗放的发展方式,其质量和效益差强人意。家乡给中国的贡献更多体现在模仿经济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上,而原创性贡献不是很多。尽管家乡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均高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但有影响的发明创造依然少而又少。它时刻提醒我们:家乡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乐观。家乡从“肥大”走向“强大”,经验固然重要,但比经验更重要的是激情。经验来自过去,激情开创未来。我坚信,无论任何时候,家乡都必须有一颗年轻的心。我心飞翔,海阔天空。